Education Column
中文科是「死亡之卷」?
距離中學文憑考試(DSE)開考的日子不遠,中文科向來被喻為「死亡之卷」。是耶?非耶?據考評局統計,2021年有49,976名考生應考中文科,當中有58.4%,即29,186人,中文科合資格報讀大學,差不多是學位課程名額的2倍。由此可見,「死亡之卷」的說法,是過慮了。
然而,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所有學習,都離不開一個「積」字,語文能力當然不例外,長期浸淫,積學儲寶,方可見功。惟現在考試在即,有什麼衝刺階段的策略呢?我建議以下4項:
1. 現在距離中文科考試日尚餘約兩星期,同學宜每天用15分鐘,讀一篇高質素的文章,必須是文辭優美、敘事生動、情感真摯的一類,讀到一些印象深刻、覺得有意思的詞語或句子,用紅色或熒光粗筆圈起、畫下。讀後放在一個文件夾中,平日抽空看一看圈畫過的詞句。到考寫作卷時,這習慣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2. 閱讀卷的考材總是情感曲折細膩、意在言外的長文,同學平日如果慣看社交媒體一類行文直白顯淺的短篇,的確不利。不少學生對順敘法、倒敘法、直接抒情、間接抒情等修辭手法及寫作技巧,說起來頭頭是道,然而只熟知這些技巧,並不能讀懂內容曲折的長文,關鍵在於領會作者如何運用這些技巧表達細膩情感,以透露弦外之音。
在這衝刺的幾星期,除了讓自己不怕長文外,也必須培養邊讀邊做符號記畫的習慣,例如畫下重點,對敘事事件寫上數字作序號,遇不明白或感到奇怪之處時標記問號提醒自己,把跨段落的呼應之處連上長線等。這些符號不但幫助整理和組織長文,還能提升閱讀時的思考能力。如果未有這習慣,務請在這段時間鍛煉一下。
3. 閱讀和寫作與文化分不開,同學要確保自己把握中華文化基本知識。指定文言經典學習材料,特別是先秦諸篇,涉及不少中華文化,同學在溫習文言材料時,務須充分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特別是儒家對人性的見解,不但有助應考閱讀卷時把握文章的情感底蘊,於寫作也有幫助。
4. 12篇文言經典材料,同學千萬不要誤以為單靠背誦便能穩奪佳績,務須清楚理解各篇的情感、主題,既為經典,必有值得一讀的獨特之處,考考自己,能否說出所以然。考評局在2021年《考試試題專輯》羅列中文科考生六大毛病──審題不清、曲解篇章、推論粗疏、口語入文、配詞不當及多錯別字,當中「曲解篇章便與考生的深度閱讀能力不足相關」。
語文是文學的一環,中國語文離不開中國文學;而中國文學,則離不開一個「情」字。對生活有感,對世界有悟,對人間有情,是語文的內功,沒有內功,花招再多,也是徒然。《紅樓夢》作者曹雪芹有言:「人情練達即文章」,家長、教師,乃至社會,須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達自己對世事的個人看法,抒發感受,讓他們對人情世事有更敏銳的觸覺和更深刻的體會。捨此沒有提升語文表達和理解能力的他途。
副教授林葦葉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