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lick here for the English version
首屆「教育為農」系列論壇成功舉行
如欲重温是次論壇的內容,請按以下連結以瀏覽相關錄影片段:
由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本學院)發起、田家炳基金會贊助的首屆「教育為農」系列論壇在2024年5月19日於蘭州成功舉行。首屆論壇由本學院與西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合辦,以「教育為農:生根·生產·生活」為主題,倡議農村教育應以「育人生根、鄉村生產、幸福生活」為目標。論壇設有「主題報告」、「平行論壇」、「校長論壇」和「圓桌討論」等環節。論壇採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共有40餘位嘉賓進行發言,網絡直播瀏覽量達到59.2萬次。
論壇開幕儀式上,西北師範大學校長王占仁、香港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楊銳、以及田家炳基金會總幹事戴大為發表講話,對本次論壇表示了期待。
論壇主題報告環節,香港大學副教授王丹作了題為《「教育為農」:生根·生產·生活》的報告。她認為儘管學校和學生的數量可能減少,但農村不會消失。農村的福祉在於擁有生氣勃勃的文藝氛圍、生機煥發的集體經濟、生態農業的發展以及有志回鄉的青年。鄉村教育應該回歸公共性,服務於鄉村發展。
加拿大阿卡迪亞大學教授邁克爾·科貝特認為,需要正視農村教育中的兩個悖論:一是鄉村世界中的城市霸權,二是農村教育促成人口外遷。它們揭示了農村教育中的一個普遍現象,即完成學業離開家鄉。他呼籲教育應該從社區可持續的視角出發展開深層變革。
東北師範大學教授劉善槐對農村教育發展的戰略轉型進行報告。他提到面對學齡人口急劇下降的挑戰,鄉村教育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建議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拓展學校功能,推動鄉村教育向更加公平、優質、多元和現代化的未來邁進。
澳大利亞堪培拉大學副教授菲利普·羅伯茨的報告提出了多元地方知識的概念。他認為城市化進程下,教育政策和課程都基於城市範式。農村地區應該超越城市知識體系,重新構建與區域發展緊密相關的鄉土課程和教育。
在四個平行論壇環節,近20位學者圍繞「教育城鎮化與鄉土變遷」、「人口流動與鄉土認同」、「師資培養與城鄉一體化」以及「鄉村教育的思考與展望」進行了發言和討論。
此次論壇特別設置了「校長論壇」,展示一線鄉村學校的創新思想和實踐。四川省鹽源縣瀘沽湖達祖小學王木良校長強調鄉村小學教育具有鄉土資源、自然資源和民族文化資源的優勢。他提倡村校合作與共建,通過農場項目實現教育與實踐的結合。河北省青龍縣大森店小學趙銀鳳校長分享了鄉村小學融入村社,服務於留守老人和婦女,改變村民思想的經驗,從而促進學校與村社的互利。青海省吉美堅贊民族職業學校吉美堅贊校長提倡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引入「辯經」作為教學方法,弘揚藏區文化和語言,設立牧區經濟發展需要的專業,為牧區的可持續發展培養人才。
在「圓桌對話」環節,與會嘉賓圍繞「鄉村未來與教育發展」展開對話討論。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胡躍高認為在我國面臨嚴峻的農業安全問題,只有走全域有機農業道路才能實現鄉村振興。清華大學教授嚴海蓉認為以資本為主體、單一利潤導向的資本化農業生產造成農業與當地社區脫嵌。鄉村振興的主體應當是不斷擴大公共性的新型集體經濟,鄉村發展必須兼顧經濟、社會、文化、生態能多元價值,才能長期持續。
本次論壇的參加者對城鎮化的必然性提出了批評,呼籲學校教育的課程內容重視農村和農業問題,倡議教育的組織形式和布局適應鄉村發展的需要。教育系統不能只為城市的勞動力市場提供人力資源,教育同樣需要為農村和農業的振興培養人才,並提出農村發展是關乎國家安全穩定的重大戰略,教育須糾正其文憑主義的傾向,服務於農村社區的福祉和國家的公共利益。
本系列論壇將繼續與內地高校合作舉辦,期冀扭轉教育城市化的傾向,探索「教育為農」的道路。
按此瀏覽活動照片。